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行业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人才需求】

我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区,哈尔滨新区是中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长城市群又是国家九大重点建设城市群之一。城镇建设蓬勃发展,势必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迫切需求“懂技术、能施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工程技术技能人才。

我省环保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新规范不断现,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因而,环保行业发展正面临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挑战。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

 

【培养目标】

面向环境监测与治理、市政环境工程施工企业一线等技术领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所需专业知识、具备所需专业技能、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具体能力培养目标包括:(1)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有扎实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基本理论,掌握水、气、噪声、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和实践能力;(3)具备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特色】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深度合作,突出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实现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跟岗实习采用学徒制,实现育人链生产链的无缝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半,到企业跟岗实习半年。实施“1+X”证书制度,“1”为学历证书,“X”为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可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实现双证毕业

 

 

【核心课程】

Office-AutoCAD工程应用、水力学与水泵站、环境化学、水质分析技术、工程测量、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筑构造与识图、BIM基础、BIM机电管道综合、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施工与管理、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计价与管理、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计价与管理、环保设备安装与运营用电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资源化技术、大气与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海绵城市、低碳及清洁生产技术。

其中,有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省级精品课、校级精品课各1门。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达100%,企业兼职教师10余人。

 

 

 

【教学环境】  

配有智慧教室、虚拟仿真系统、功能齐全的实训室以及实训平台,校内有生态大棚、消防泵站等多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同黑龙江省安装公司、哈供排水集团、哈尔滨中浦市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实现学以致用。

 

 

智慧教室

  

 
虚拟仿真系统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   大气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实训平台

 
泵站系统运行与维护综合实训平台          智能混凝沉淀试验装置
 

      水质检验实训室                     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室

 【就业与发展】
  学生初始岗位群:在市政工程公司、净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厂等单位从事环保设备及控制系统、水处理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

  
  【主要面向】  

面向环境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城镇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食品、医药、轻工等生产性企业及环境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工程方案设计、环境工程施工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教育贯穿至大学全过程,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学生实践水平、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可以参加创业活动、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跟教师参与科研、发表论文、专利。

 

 

 

【就业深造】
  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入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就读,获得本科学历。
在校期间应征参军入伍,除免学费外,还有相应物质奖励,退役后享受免试升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