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中期绩效考核报告

作者: 市政系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3-07

、建设项目情况

(一)加强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切实加强党总支建设构建“12335”党建大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好教师党建工作室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利用好课堂、网络、活动三个载体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三个强化实现政治生态示范、组织管理示范、思政质量示范、事业发展示范、班子建设示范五个示范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1.抓好思想引领,绘制理想信念“同心圆”

突出政治标准,通过列计划、建台账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开展,教育引导师生时刻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制定《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职责》、《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意识形态类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市政与环境工程系重大突发事件、紧急重要情况(意识形态)信息专门报送工作办法(暂行)》、《市政与环境工程系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市政与环境工程系自媒体管理、监督办法》、《市政与环境工程系网络信息审查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听课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师政治立场、政治把关工作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评实施细则(暂行)》、《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师生宗教信仰排查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网络新兴媒体审查监督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校园传统媒体审查监督管理制度(试行)》、《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意识形态工作专人负责制实施办法》、《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关注意识形态风险点。制定《党的启蒙教育活动周方案》,党员教师为学生讲授专题党课,聚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抓好组织运行,守好立德树人“责任田”

突出政治能力,抓规范促质量、树标杆强引领,严格落实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落实执行“两个议事制度”,制定《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党建主导和重大事项把关作用。严格落实执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严格执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经费管理规定》开展各相关工作。

3.抓好工作落实,提升队伍建设“战斗力”

贯彻落实“一岗双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班子成员按照分工,主动担当,认真履职。开展“干部作风、学风班风、师德师风” 作风建设年活动。《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听课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师政治立场、政治把关工作制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评实施细则(暂行)》 “谋在深处、干在实处”,激励教师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做到三个扎实——干部作风扎实、学风班风扎实、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在党员教师中进行仪式教育,举办师带徒、新老教师宣誓等活动,各项改革任务党总支委员和党员教师率先垂范,成为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

4.抓好阵地建设,增强党建发展“凝聚力”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员教师“亮身份”活动,党员教师“戴党徽上课、立标牌办公、挂照片亮相”。集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探索以领学的形式,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支部书记讲授专题党课。持续建设“市政先锋”抖音宣传平台。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1.构建校企合作教育2+0.5+0.5框架下,创新融课、训、证一体的“MEST”人才培养模式

“市政工程职教集团”构建人才共育平台,全面推行“2+0.5+0.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员制+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融课、训、证一体的“MEST”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岗位要求,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文化中融合优秀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实施三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2年实施一体化模块化课程学习,实现“以验带学”,第二阶段0.5年实施综合训练、毕业设计、岗位培训,实现“以训促学”,第三阶段0.5年实施顶岗实习与线上课程学习,实现“以做强学”及“以培考证”,使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制定“宽基础、精技能、强素质、多证书”的“四合一”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场所,实施学校与企业分段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对接职业岗位标准,整合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全建设周期”课程,构建专业群“共享、并行、互选”成果导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开设四类课程模块,职业成长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互选课程模块。

“共享”职业成长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素质通识教育共享课以国家教育部要求的通识课为基础,加入专业群基础课程,为学生打造专业群的宽基础平台。

“并行”专业课学习,4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并行,保持专业特点,加深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专业水平。群内专业同步并行开展教学工作,组织教学活动。

“互选”群内多门特色课程模块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为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专业互通等提供有力保障。“互选”拓展课程,相近专业进行互选拓展课程,拓宽专业范围,增强职业竞争力。

全面推进项目化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资源

1.开发工作过程的“全建设周期”模块化核心课程

聚焦市政工程类职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依据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确定13门专业群核心课程,制定“全建设周期”模块化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按照“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开发了“全建设周期”模块化核心课程13满足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全建设周期”模块化核心课程,推进课程标准建设,其教学内容更为系统、连贯减少教学内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建成在线开放课程10门,其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

2.搭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学习平台开发“颗粒化”高质量、多类型的教学资源

依托智慧职教资源平台,搭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学习平台支持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和资源动态更新资源平台建设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用户可将资源载体“个性化”应用,任意组合若干能力模块、岗位技术课程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可续发展提供保障。

开展“颗粒化”资源建设,建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各类“颗粒化”资源3000余个,虚拟仿真系统23个、课程25门等。资源包含素材、积件、模块和课程等不同层次,建立高质量、多类型资源,资源覆盖专业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用户可借鉴“活字印刷”技术形式,进行个性化课程建设。

推进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编写营造“课堂革命”新环境

1.组建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编写团队,推进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

市政工程类专业群推进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组建活页教材研发教师团队,包括市政工程类专业群的各专业10位教师。经教研团队的努力,现开发水泵与水泵站、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实训手册、道桥工程识图、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隧道工程施工与管理等10本活页教材。

教研团队多次参加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培训,研究活页式教材开发实践的相关因素,如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增进教材内涵的理解、研究教材开发的资源、对标专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学生提升的需求。

经教学团队分析,活页式教材要准确定位,理解活页教材结构特征,基于岗位开发标准进行教材编写,对接岗位内容重构教材,活页教材的编写首先明确就业岗位、了解行业需求,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研制课程标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做中学、学中做、体现基于工作的过程,融入职业资格考核及1+X技能等级证书。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体现主流技术。

2.建设“智慧”沉浸式教学环境,创建学习新生态,营造“课堂革命”新环境

市政工程类专业群开展“课堂革命”建设,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进行革命。建设“智慧教室”10间,其中1间为沉浸式智慧教室。打造沉浸式教学新范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行“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通过“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的进行授课,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建筑设备类专业集群在线开放资源的平台观看授课视频,掌握课程知识点、技能点,课上分组,提供工程项目载体,让同学完成工作任务,课下布置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整个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研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授课个性化,学生互动多元化,营造“课堂革命”新环境,推动教法革命。

打造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引领,思想硬、师德高、本领强、技艺精专兼结合国内一流的创新团队

1.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强化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政治核心作用,开展“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党支部创新教育活动,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构建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任务-知识点的“四点一线”开发流程,组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混编建设开发团队,在集体备课、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集中开发思政元素、集中开发资源,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2.实施“五育”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育德”就是加强师德建设。成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队构建“1133”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即以立德树人为“1个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和社会”为“1”个中心,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升“3个工程”,抓好组织机构建设、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活动载体建设“3项工作”。团队成员共计培训58人次,示范课程5门次。2019年获评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人,2020年《建筑室内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评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育新”就是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实施“名师结对子”,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结对帮扶形式,由一个具有高尚师德、较强的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带一、两个青年教师,承担传、帮、带培养任务。青年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课程开发、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企业实践等活动快速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1等奖获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微课大赛获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20余项。

育名”就是建立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院级教学名师工作室,发挥工作室名师的示范、领头和辐射的作用。《市政管道工程施工》评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寒区排水系统功能化利用技术》获得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三等奖;编写了《高等职业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黑龙江省城镇垃圾分类标准》、《黑龙江省农村垃圾分类标准》和《黑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标准》等多项标准。

育实”就是加强教师企业行业实践。与合作企业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坊、青年教师企业工作站,青年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实践,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企业为青年教师实践培养提供专业实践场所,可以利用企业得资源优势,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定期聘请企业经验丰富得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得视野,同时还可以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以及企业员工专业理论的培训。团队教师六名青年教师企业锻炼六个月,熟悉施工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工程专业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等流程基本情况,学习与工程施工专业相关生产领域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掌握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并结合施工企业实践探索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育研”就是强化教师科研能力。团队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和应用科研,能够及时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对人才质量形成科学准确的认识,从而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围绕教师师德修炼、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的研究、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用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开展课题研究共11项,发表核心论文4篇,立项科研课题4项,取得专利4项,有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推进校内“实践教学、技术研究、技能培训、真实生产、职业认证”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

1.加大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教学能力

市政工程类专业群在原有实训基地基础上投资500万余元升级改造2个实训基地,新建3个实训基地,新建道桥智慧实训场、VR仿真实训室、装配式桥梁实训室,改造计量计价实训室、BIM、CAD实训室。

新购置了140台电脑进行1+X建筑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采购最新的计量计价工程软件,紧跟实际建设VR仿真实训室,对接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开展技术研究,服务地方经济 

依托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工业废水特殊浸润性生物质与油水分离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和环保企业签定技术咨询合同,研发浸种催芽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合同额200万元,服务地方经济,研发设备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建三江农垦总局得到应用,水稻浸种催芽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研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障青山绿水黑土不被污染,保证生态环境与人类生产的和谐。

3.进行真实生产,提供职业环境

新建道桥智慧实训场、装配式桥梁实训室,开发天然饮用水生产车间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施工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天然饮用水生产车间与哈尔滨沁鸿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天然饮用水供学校教师和对外销售,同时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体验实习岗位和职业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

(七)建设“一集团、一中心、一学院”,打造培养创新人才、工匠人才,打造技术技能培养高地

1.“职业教育集团搭台,助力校企协作共同体育人

依托黑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校企搭台、产教融合、人才共育。开展专业群“混合所有制”试点,形成“双主体”的育人模式,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融课、训、证一体化的“MEST”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获全能三等奖,2020年全国智能楼宇及空调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天煌杯”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赛项获三等奖,参加第九届黑龙江省高校“龙建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水暖系统安装大赛(职教组)特等奖、一等奖,参加“同立方杯”首届全国职业院校自动化生产线装调虚拟仿真技能荣获一等奖,参加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论证大赛--BIM5D赛项获三等奖以及第六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获优秀奖。

2.开展积极“产学研创”工程,提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聚焦行业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市政与道桥新技术协同双创中心和寒区市政工程医院,围绕寒冷地区海绵城市、城市水环境、农村厕所、智慧供热等关键技术、施工质量通病、工程病害险情等疑难问题,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在职业教育集团中10个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以技术服务和联合科技攻关推动行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20余项,产值1000余万元。其中专业教师参与完成的技术服务项目中有2项获评为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评黑龙江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3项获评黑龙江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校企共建的“供热工程运行调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团队成员张艳红依托协同双创中心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共同成立技术研发小组,专项研究海绵城市道路工程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施工方案,经过反复研究,技术攻关,逐步摸索总结出一整套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施工方法,《下沉式绿地生态植草沟施工工法》获得省级施工工法。于景洋、郭启臣、李钊三位教师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申报《风砂地区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加宽施工工法》、《盐渍土地区采用砂砾直填隔盐施工工法》、《高原地区滑坡段聚丙烯网状纤维砼路肩墙施工工法》3部省级施工工法。

3.汇聚优质资源 打造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

专业群集聚校内人、财、物等资源,汇聚行业企业优质资源,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了校内外资源共享。学院为哈尔滨赛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200万元,提供实训基地场地1000平方米,哈尔滨赛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为实训基地投入设备400台(套),设备总价值200余万元,为实训基地配备管理人员1人,技术人员5人全方位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提升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各专业的办学活力和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八)依托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1.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推广

2019年,工业废水特殊浸润性生物质与油水分离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成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由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文罡德武科技有限公司3个单位组成。中心由3个单位人员进行合作,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负责科研、黑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团队主要负责实验验证、技术转化产品试验,科研产品的中试。黑龙江文罡德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产品的应用、推广。工业废水特殊浸润性生物质与油水分离协同创新中心自建立起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已受理。2020年,协同创新中心与黑龙江清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帮助其开发浸种催芽污水智能净化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项目。专业通过技术服务,达到了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推广的目的。

2.以行业企业培训为抓手,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面向企业、行业,积极开展各种培训。专业群成员承担黑龙江住房城乡建设厅举办的市政工程二级建造师培训、岗位员培训、监理工程师培训任务共培训5期学员达6000多人黑龙江省农村厕所革命培训117人,哈尔滨市物业供暖集团供热培训200人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等培训员工200人,BIM培训300余人,通过社会技能等培训,提升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为行业、企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以技术服务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

与哈尔滨赛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理念,三年来坚持为地方进行技术服务。完成塔河县存量垃圾治理工程技术服务1项,完成虎林市杨岗堤防新增护坡工程技术服务1项,完成黑龙江省穆棱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黑龙江三江平原饶河灌区田间配套改造区工程技术服务2项。同时,专业群成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给水管网以及市政净水厂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目、城市热网工程、市政路桥工程等30余项,在为地方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也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

(九)引国际工程认证标准,打造国内品牌专业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积极引进国际工程认证标准,借鉴《悉尼协议》,开展专业国际认证,通过认证促进成果导向教学质量提升,打造国内品牌专业。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严格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指标体系,结合专业建设内涵和办学实际,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目标达成评价、持续改进等重要内容、重点环节,既重新审视重构又强力推进实施,开启了一场全员参与的“质量革命”。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与IEET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群内四个专业的IEET培训,按计划逐步开展专业群内4个专业的国际认证工作,目前完成情况如下:

1.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已经于2020年2月份顺利通过认证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认证证书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在学院高度重视下,在系领导亲自带领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2019年完成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工作。市政工程技术专业通过IEET认证,认证有效期3年。通过认证形成专业认证报告1份,佐证材料200余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是我校第一个完成认证工作的专业,为其他专业开展IEET认证工作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2.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正在开展专业认证工作

认证自评报告书及佐证材料已经于2021年7月完成提交,并将于2021年11月底进行认证工作的在线实地访评,最终将于2022年2月完成全部认证工作。

(十)机制制度先行,确保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1.建立政、行、校、企“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

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行业的主导作用、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学校的建设主体作用,聚合各方资源,聚集各方力量,聚焦建设任务,高效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2.建立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和月推进机制

出台《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办法》,以实现年度和阶段性目标为导向,以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为载体,执行月推进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和评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3.建立督办机制

成立项目督办小组,对评价效果较差、推进速度慢的任务督办、问责和处理。

、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党建工作,引领中国特色高水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先锋引领工程、党建载体建设工程、“138N”育人工程、制度建设工程等横向内涵建设,推动教师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学生党支部和名师党建工作站纵向组织建设,形成全覆盖、全贯通的党建网格体系。党建工作组织保障有力,党员彰显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吸引力明显增强。党员教师时刻牢记为师初心、不忘时代担当,投身社会服务,知行统一,甘于奉献。党风建设融合教风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教师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时刻铭记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成为“德能兼融,行知合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校企合作教育2+0.5+0.5框架下,融课、训、证一体的“MEST”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市政工程职教集团”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为抓手,通过“混合制+交换制”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为抓手,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融课、训、证一体的“MEST”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专业群靶向“1+3+X”证书制度。构建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共享、并行、互选”成果导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宽基础、精技能、强素质、多证书”的“四合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懂技术、能施工、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基础,实现毕业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引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范式。

(三)实施项目化课改、建设多元教学资源,推进“三教”深化改革

面向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的生产专业核心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对接“1+X”证书制度,融入“课程思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全建设周期”的专业(群)核心课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情景与职场环境对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改革与教学,实现团队协作教学能力提升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通过行业指导、院校共建、校企合作,全面分析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专业群各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职责,确定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开发多元高质量、多类型信息化资源,建设“一体化、个性化、颗粒化”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在线开放资源平台构建学习新生态推动实施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变革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新形态教材建设,创建学习新生态

借助信息化技术,建设“一体化、个性化、颗粒化”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在线开放资源平台,助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资源供给,建设具有“立体化、数字化、资源化”一体的“全建设周期”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推动教材改革。

利用“智慧+”建设沉浸式智慧教室,打造沉浸式教学新范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行“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研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个性化,学生互动多元化,构建学习新生态,推动教法革命。

(五)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根本保证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育德、育新、育名、育实、育研”五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技能能力、科研能力”五项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负责人边喜龙评为国家“万人计划”名师,团队成员吕君评为省级名师,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聘任企业技能大师1名为专业群技能大师。聚焦产业升级、培育领军人物、实施课程育人成立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师培训教学创新团队、智慧供热教学创新团队、智慧水务教学创新团队4个教学创新团队,着力提升教师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团队协作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科研、社会服务等能力。以名师、大师引领,建立边喜龙名师工作站、齐赞技能大师工作站,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坊以及青年教师企业工作站,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助力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根本保证。

(六)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教学以及社会开放性和公共服务功能

建设具有“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社会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开放性实训基地。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环境,即满足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内进行实践教学,又进行技术研究、科技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校内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开展技术研究,进行技能培训,进行真实生产,开展职业认证。尤其由联合国环境署牵头、《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赠款的项目-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项目落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岗位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工作,进行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活动。

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具有社会开放性和公共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岗位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工作,进行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活动。形成一整套实践教学基地设计方案、建设标准、运行规范,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方案。

(七)建立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打造技术技能培养高地

“聚焦创新、打造平台、服务区域、创立品牌”理念为引领,依托行业、企业,成立市政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市政与道桥新技术协同双创中心和寒区市政工程医院,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以横向技术服务项目、教师企业工作站等为依托,推动创新成果向行业企业集聚,助力区域内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同时,将平台建设与专业群建设统筹推进,鼓励教师走进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反哺”专业群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聚集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解决技术瓶颈、加深产教融合、提高学生双创能力等领域,通过“一集团、一中心、一学院”技术技能培养新平台,催生了多项专利与研究成果,打造培养创新人才、工匠人才,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八)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助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依托“一团队、一平台、一基地”,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推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及技术设备孵化,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附加值,为龙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根据社会和生产需要不断开发培训项目,改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每年完成行业企业培训500人次,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技能。利用专业群教师的技术优势,广泛开展产学研与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项,节约资金1000万元。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DB23∕T 2665—2020)等10项行业、地方标准的编写工作,助力行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

(九)引国际工程认证标准,打造国内品牌专业

在国际工程认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指引下,专业群抓住课堂与实践教学这一主要环节,从课程设计到培养目标达成每一个环节,严格对标认证体系规范要求,在全部专业教师所有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进,有力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国际工程认证,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对标认证规范,结合专业特点,先后制定出台了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指导意见、课程达成情况评价办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等系列教学制度文件,保证了教学管理与运行在认证体系标准框架内的规范化、常规化、标准化,有效保证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019年以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内所有专任教师已全部掌握并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每名教师均完成了所授课程的改革;专业群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3项;获国家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1项;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立项10余项;学生参加各类科创、互联网+等获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国企央企就业率达60%以上。

(十)提升专业群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以“对接、同步、共享、辐射”为目标,创新“一五联动”建设机制,保障专业群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机制、制度建设,形成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一套“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完整制度体系,保障专业群持续建设过程中有规可依,确保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群构建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机制并形成闭环管理,实施院、系、专业群质量监控三级运行模式,聚焦基层基础,压实主体责任,确保整个建设环节的规范、完整和有序衔接。

随着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制订专业群社会服务、教育教学评价及绩效分配制度,确保专业群持续改进内动力,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广大师生潜心治教、问道求学蔚然成风,极大促进了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编辑: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审核人:
最终审核人:市政与环境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