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现代化挺膺担当—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四)

作者: 市政系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5-08-0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文化传承、践行使命担当,8月4日,市政与环境工程系“红色筑梦”社会实践团深入赫哲族聚居地,开展“非遗文化寻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非遗体验、民俗交流,青年学生们近距离感受赫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以青春行动助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活力。

走进“鱼皮部落”,探寻千年非遗智慧

      同江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聚集地,是赫哲族传统文化保留、积淀和传承最完整的地区,被誉为“鱼皮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实践团首站抵达同江市赫哲族文化传承中心,参观赫哲族历史文化展馆。从鱼皮服饰、桦皮器皿到古老的“伊玛堪”说唱艺术,一件件展品生动展现了赫哲人“逐水而居、渔猎为生”的生活智慧。实践团队员还与当地艺术团共同演绎民歌《乌苏里船歌》。

404e9b82c85b4ce12bf498595ef5508.jpg

指尖上的传承:体验鱼皮画制作

      在非遗工坊,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了赫哲族鱼皮画的制作工艺。鱼皮画以鲑鱼、鲤鱼皮为原料,经过剥皮、晾晒、捶打、软化等多道工序制成“画布”,再以镂刻、染色、粘贴等技法创作出图腾、山水等图案。“鱼皮质地柔韧,雕刻时稍有不慎就会破裂,这让我体会到非遗传承的匠心之难。”成员们纷纷感慨道。

610c24e808e6c7911affe3bb7290f98.jpg

d58488ad31be5a51ee337ec9f1c94ff.jpg

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尾声,实践团走访了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调研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当地通过建设非遗研学基地、开发文创产品,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近万元。“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非遗传承人孙老师表示,“期待更多青年力量加入,让传统技艺成为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867faa642586f39c222d04899d30dc4.jpg

青春使命责任:做新时代文化担当者

      此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实践团后续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非遗保护提案,并计划通过“市政先锋”抖音账号平台发起“守护边疆非遗”倡议。团总支书记毕轶总结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共生。希望青年一代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在挺膺担当中绽放青春光芒。”

      暑期“三下乡”,我们的步伐始终坚定。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全新面貌焕发活力。这些濒临遗忘的瑰宝,值得我们驻足,重新铭记它们的魅力。



编辑: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审核人: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最终审核人: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