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机制制度保障

作者: 市政系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1-10

  由学院党政负责人牵头成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班,进行组织管理。全面负责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部署、统一协调和保障工作,完善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制度标准,健全项目建设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创新团队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筹措资金配套的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建立“团队建设负责人总负责、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团队骨干教师具体实施”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实施领导、组织、协调、监控等,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国家交流等方面发挥“集团军”的作用。

  一、组织保障

  1.完善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制度标准

健全项目建设工作规程,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创新团队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创新团队的工作任务,成立子项目建设小组,各子项目负责人安排子项目的分工及进度,由实施组进行监督。

  2.强化制度标准落实

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建立团队建设季推进制度。根据建设任务进行任务分解,把任务落实到人,并确定完成时间,学年之初下发任务,期中进行项目汇总,每学期期末总结工作情况。实施组对子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子项目进展情况,安排下学年的经费。

  3.创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建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预测机制,预测专业发展人才需求方向,及时培养符合专业建设的教学人才,并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授课计划。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与行业协会、企业公司一起建设教学创新团队,企业人员与教学人员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在专业群设计中进行推广应用。制定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制定专业群教师社会服务、教育教学评价及绩效分配与奖励制度。采用多元评价的机制,精准定位、靶向培养高端人才,保障专业群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4.产教紧密融合,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校际合作命运共同体。依托建筑设备协同创新与发展中心,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专业群的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形成校企合作的核动力,实现校企真正的共建共赢。

  5.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校企合作科技攻关、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准入及考评制度,对接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完善“双导师”制度。为促进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学生实习、实训落到实处,全面规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管理。

  6.教师发展中心制度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德才并重,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四个观念”、实现“六个发展”。

  7.建立学分激励机制

全面实施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群)学分互认办法,明确规定各专业学分互认办法适合的专业学生和课程类型,明确学分互认条件、申办流程和成绩核定方法等。学生通过网络公选课形式开展,用线上学习的方式,结合网上互动,最后完成互换学分的过程,获得的学分可计算在学生总学分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经费保障

  1.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使用应严肃、合理和有效。教学创新团队投入资金1300万,学校自筹1100万元,企业投入200万元。经费预算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预算执行。部门经费实行“包干使用、自求平衡、超支不补”的原则进行管理,不得超越管理和使用权限。

  2.执行经费预算

严格执行项目经费预算,不许挪用和套用,严格按经费指标内规定的开支项目和开支标准支出,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安排,管好用好各项经费,不得超支。当年切块经费使用达到定额,停止报销,原则上不予追加。

  3.建立健全采购制度

严格按照采购制度进行采购,对大型设备进行集中采购,对小型设备、材料采用分散采购,符合国家及发方的采购制度要求,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



编辑: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审核人:
最终审核人:市政与环境工程系